近一個月來樹莓派相關的軟硬體技術有些更新,有些屬於相對小的更新,例如7月29日提出新款樹莓派微控制器晶片RP2350 A4、RP2354的入侵挑戰,確保晶片的資安防護力,或者是8月14日提出修剪樹莓派記憶卡中的檔案系統,如此可以減少刷新映像檔的時間與延長記憶卡的抹寫壽命。
不過也有兩個比較重大的更新,一是8月18日提出新款的5吋觸控顯示器(機背為樹莓派單板電腦),另一是推出可供樹莓派使用的1TB固態硬碟。
5吋觸控顯示器
事實上樹莓派早在2015年便推出過7吋觸控顯示器,2024年11月再推出新款7吋版(正式名稱Raspberry Pi Touch Display 2)以取代舊款,並維持60美元建議售價,而最新推出的5吋版則為40美元建議價。
新款5吋版的解析度與7吋版相同,均為1280 x 720,使用電容觸控,最多支援5點同時觸控。
有趣的是,樹莓派官方為了展示5吋觸控的功能而用AI寫了個幻燈片程式,是使用Cursor(根基於Claude Sonnet 4模型)來寫的,透過不斷給線上模型各種文字提示(prompt)來產生、修正程式,甚至是要求產出函式庫(library)。
使用AI產生的幻燈片程式花費約數小時的人機溝通時間,看起來運作正常,不過作者自己也說:不知道程式的架構?想添加功能也不知道從何著手?不確定程式是否完整沒錯誤?簡言之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在裡頭。
1TB固態硬碟
樹莓派推出的1TB固態硬碟(Solid-State Disk, SSD)是採mPCIe型態的,很明顯是專門給第五代樹梅派使用,因為只有第五代有對應的介面,前四代均不具備。
不過,即便是第五代也不能直接連接,因為第五代提供的PCIe介面(第三代PCIe)是特有接腳設計的,需要透過Raspberry Pi M.2 HAT+的轉接器才能真的連接固態硬碟。1TB容量版的固態硬碟建議價為70美元。
除了發表固態硬碟也順帶發表其他小配件,例如第五代樹莓派的底部外殼,官方稱之為Raspberry Pi Bumper,只要3美元,避免樹莓派直接放置於桌面;或者也推出官方的microSD記憶卡,有32GB、64GB、128GB、256GB四種容量可選,也可以選擇已經預裝好Raspberry Pi OS作業系統的版本,並且已經針對樹莓派進行各種傳輸最佳化調整。
另外也有官方版的第五代樹莓派主動散熱器,稱為Raspberry Pi Active Cooler,以此來改善樹莓派運作的散熱,所謂主動即是有用上電力,該散熱器用上散熱片與電動風扇,電動風扇需要動力才能運作。
反之則是被動,例如只使用散熱片便是被動,或者散熱片搭配熱導管(Heat Pipe)的組合,由於熱導管本身也不需要電就能實現散熱,故也是被動。
結語
歸結前述,許多人或許早已感受到,自從2024年6月樹莓派在英國掛牌(Raspberry Pi Holdings PLC,Raspberry Pi Ltd則為子公司,倫敦交易所的股票代號即是RPI)以來便積極推出與樹莓派相關的各項硬體週邊,包含各種轉接器、模組板卡等,很明顯是希望能進一步擴增營收,畢竟股票已經上市。
雖然這些週邊許多都還是走業界標準設計,是不是購買樹莓派官方的並沒有區別,但或許一些產業應用上用戶可能為了追求穩妥穩當與責任歸屬齊一性,以及一些樹莓派愛好者的完整性信仰等,使這些官方週邊依然有其賣點。
(本文轉載自vMaker台灣自造者,原文連結:https://vmaker.tw/archives/7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