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SD精準解析晶體結構/強化封裝可靠度(2)

作者: 張友同 / 李昀達
2023 年 04 月 13 日

當摩爾定律走到盡頭,先進封裝已然成為接棒者,但先進封裝是否能成功發展?關鍵之一在其中的材料晶體結構,掌握晶體結構就需要依靠先進分析利器EBSD。

案例二:共晶層分析銅柱焊接品質

在銅柱焊錫接點中,銅和錫在共晶反應後完成焊接,而界面的共晶層(Intermetallic Compound, IMC)即是銅錫接合的關鍵。在良好的焊接過程中,銅錫會形成「表面能」較高的球狀結晶(Cu6Sn5)。然而,隨著迴焊溫度增加或使用時間增長,接點中的介面會形成劣化的柱狀結晶(Cu3Sn),這會降低接點的強度和可靠度。因此,宜特材料分析實驗室建議,觀察銅錫界面的共晶層分布以比較接點強度,進而確認焊接品質是否良好。如圖4所示,銅錫共晶層的相分別為桃紅色的Cu6Sn5,以及天藍色的Cu3Sn,其相分布狀況與比例,可作為評估機械性質的參考。

圖4 銅柱(含銅錫共晶層IMC)的相分布及其比例

案例三:銅銅接合介面觀察樣品機械強度及抗電遷移性

隨著製程技術的進步,晶片尺寸的縮小、運算能力的增加,以及連接器接點數量的增多,導致傳統使用焊錫作為高密度接點的方式達到極限。微縮焊錫不僅結構強度不足,而且散熱性和抗電遷移能力也不足以應付需求。因此,銅-銅接合逐漸成為先進封裝的熱門技術。

在銅銅接合的方法中,奈米孿晶銅的孿晶界可增加機械強度及降低電遷移的風險,且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質。因為銅原子在<111>面上的密度最高,該面擁有其他面數千倍的擴散速率。這種方法可以在較低的溫度或短時間內快速接合,進而避免高熱溫度對異質整合的影響,提高良率。而藉由EBSD分析其晶粒取向(Orientation)資訊,就可以提早掌握產品機械強度及發生電遷移的風險。

從圖5和圖6可以看出,即使是以低溫快速接合,但上下兩個銅墊片(Cu pad)仍未互相擴散,雖其優選取向為<111>,具較佳的抗電遷移能力,但仍然可以明顯觀察到介面,這意味著機械強度較弱,介面有分離的風險。而圖7和圖8顯示,雖然銅墊片間的介面消失,表示其具較佳的機械強度,但優選取向結果顯示其可能不具優異的抗電遷移性質。

圖5 銅銅接合溫度150度時的晶界分布,虛線圈選處為銅接合介面
圖6 銅銅接合150度時的取向分布圖,虛線圈選處為銅接合介面
圖7 銅銅接合350度的晶界分布,虛線圈選處為銅接合介面
圖8 銅接合350度時的取向分布圖,虛線圈選處為銅接合介面

 

(本文作者皆任職於宜特科技,李昀達為材料分析工程處課長;張友同為資深工程師)

參考資料

[1] Yu-Jin Li , King-Ning Tu and Chih Chen . Tensile Properties of -Oriented Nanotwinned Cu with Different Columnar Grain Structures. Materials 2020, 13, 1310.

[2] Chien-Min Liu , Han-Wen Lin , Yi-Sa Huang , Yi-Cheng Chu , Chih Chen , Dian-Rong Lyu , Kuan-Neng Chen & King-Ning Tu. Low-temperature direct copper-to-copper bonding enabled by creep on (111) surfaces of nanotwinned Cu. Sci. Rep. 5, 9734; doi: 10.1038/srep09734 (2015).

[3] Chen, Y., Tong, Y., Lu, Y., Chen, Y., Liu, X., Zhang, Y., … & Lu, J. (2020). Enhanced strength and ductility in a high-entropy alloy via ordered oxygen complexes. Nature Materials, 19(11), 1351-1358. doi: 10.1038/s41563-019-0579-x.

[4] Kwon, O., Park, J., & Kim, H. (2013). Enhanced strength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nanocrystalline Cu and Cu alloy wires with bimodal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Acta Materialia, 61(1), 71-80. doi: 10.1016/j.actamat.2012.09.003.

[5] Xu, J., Zhang, X., Zhang, J., & Liu, Y. (2010). Improved electromigration resistance in nanocrystalline copper interconnects with a bimodal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 50(3), 391-396. doi:10.1016/j.microrel.2009.10.004.

 

EBSD精準解析晶體結構/強化封裝可靠度(1)

EBSD精準解析晶體結構/強化封裝可靠度(2)

》想看更多內容?快來【免費加入會員】【登入會員】,享受更多閱讀文章的權限喔!
標籤
相關文章

EBSD精準解析晶體結構/強化封裝可靠度(1)

2023 年 04 月 13 日

提升消費性電子競爭優勢 SiP設計錦上添花

2011 年 02 月 10 日

因應輕薄短小/多功能/低功耗需求 SiP技術大展身手

2016 年 06 月 16 日

錫球封裝面臨微縮瓶頸 銅柱搭配錫銀封蓋前景看好

2016 年 06 月 04 日

釐清翹曲程度 IC SMT早夭異常迎刃而解

2019 年 10 月 13 日

暫時接合材料創新  FOWLP製程實現高接合密度

2018 年 01 月 20 日
前一篇
台廠布局東南亞供應鏈突圍(3)
下一篇
EBSD精準解析晶體結構/強化封裝可靠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