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5G跨越重大里程碑 28GHz射頻晶片進入商品化

三星電子正式宣布,該公司為5G基礎建設所設計的28GHz毫米波射頻晶片已經研發完成,準備進入商用化階段,採用該晶片的5G設備將在2018年初正式發表。 三星電子執行副總裁暨次世代通訊業務主管Kyungwhoon...
2017 年 02 月 21 日

專訪亞德諾台灣區業務總監徐士杰 台廠醫療/車載轉型帶來新機會

面對後PC時代,台灣的電子業者正積極推動業務轉型,發展新的應用產品。而車載、醫療與量測設備,則是目前亞德諾(ADI)在台灣的客戶群中,轉型成效最快展現出來的應用範疇。台灣電子OEM/ODM業者積極轉型,也為亞德諾在台灣的業務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2017 年 02 月 20 日

陣列麥克風加持 家用語音助理聽聲辨位難不倒

在2014年底正式推出Echo聲控揚聲器,並可透過其內建的Alexa語音助理,為使用者提供種種應用服務,帶起了語音助理進軍智慧家庭的浪潮。從硬體設計的觀點,智慧揚聲器的使用者體驗好壞,主要涉及三大環節,分別是收音麥克風、語音處理器、語音辨識引擎。其中,為了追求最好的語音接收效果,甚至具備聽聲辨位的能力,陣列式麥克風將成為標準配備。...
2017 年 02 月 16 日

入門級方案出爐 馬達設備監診普及有望

馬達、空壓機等旋轉設備,是許多工廠不可或缺的重要設備,萬一出現故障,生產線就很可能得停擺。但要監控相關設備的健康狀態並不容易,現有解決方案不是太過昂貴,就是不易布建導入。有鑑於此,凌華發表最新旋轉設備監診入門套件(Rotary...
2017 年 02 月 15 日

響應美國製造 英特爾亞利桑那晶圓廠投資70億美元

為了響應美國政府大力推動的製造業回流政策,英特爾(Intel)日前宣布,將對位於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進行70億美元設備投資。按照該投資計畫,這座晶圓廠將先導入10奈米製程,並逐漸演進至7奈米製程,成為全球最先進的12吋晶圓廠之一。...
2017 年 02 月 13 日

氫氣合成速度提升千倍 燃料電池應用取得重大突破

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NNL)近期宣布,該機構已經找出一種可以快速合成氫氣的鎳觸媒。與現有的鉑觸媒相比,採用鎳觸媒的成本明顯降低,且合成氫氣的速度提升一千倍。不過,在合成氫氣的過程中,改用鎳觸媒需要消耗更多能源才能進行反應,此問題還有待後續研究解決。...
2017 年 02 月 07 日

讀寫速度/耐久性稱雄 鐵電記憶體進軍車用市場

支援高速讀寫,耐讀寫次數也遠高於NAND Flash的鐵電記憶體(FRAM),已經被應用在許多嵌入式電子產品中。近期日廠富士通(Fujitsu)宣布,將推出第一款針對汽車應用設計,操作溫度範圍為攝氏-40~125度,且預計將在2017年7月通過AEC...
2017 年 02 月 06 日

博世集團加入MIPI聯盟 手機感測器介面標準趨於一統

德國博世(Bosch)集團及其子公司Bosch Sensortec日前宣布將連袂加入MIPI聯盟。Bosch Sensortec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手機MEMS感測器供應商之一,每四支智慧型手機中,就有三支採用該公司的感測器方案。Bosch...
2017 年 02 月 02 日

中國大力投資半導體 全球產業地位水漲船高

為了提高晶片自給率,中國中央及地方政府持續進行大手筆投資,並將重點放在記憶體與晶圓代工兩大領域。此外,由於中國晶片需求量驚人,許多外資企業為就近爭取商機,亦持續在當地興建新的晶片產能。在這兩大因素驅動下,到2019年時,中國的晶圓產能將有機會占全球晶圓產能的18%以上。...
2017 年 01 月 19 日

智慧建築發展潛力雄厚 跨領域結盟至為關鍵

在物聯網(IoT)的浪潮下,商辦與住宅大樓自動化也蘊含可觀的商機。不過,大樓自動化涉及的價值鏈十分複雜,從建築設計、自動化系統規畫、施作安裝到建物落成後的長期系統維運,每個環節都是專業,很難由一家業者獨力全包。因此各家業者跨領域的結盟合作,以及各環節的作業標準化,將是智慧建築需求能否起飛的關鍵。...
2017 年 01 月 16 日

平價控制器方案出爐 SSD主流加速轉向PCI-e

由於NAND Flash讀寫性能持續提升,SATA介面的頻寬早已無法滿足固態硬碟(SSD)需求。有鑑於此,高階SSD產品目前均已轉向PCI-e介面,至於主流和入門級SSD產品則大多仍停留在SATA介面。不過,隨著新一代低成本/低功耗控制器方案問世,2017年將可望看到更多主流和入門級SSD進入PCI-e世代。...
2017 年 01 月 12 日

V2X技術全面普及在望 汽車數位化/智慧化勢不可當

歷經十多年醞釀,V2X將正式成為美國法規強制要求加裝的汽車標準配備,以提升車輛行駛時的安全性。這項法規要求預料將使汽車數位化的程度出現突破性進展,並翻轉汽車產業的傳統價值鏈結構,讓許多技術供應商得以切入汽車產業,競逐龐大的市場商機。
2017 年 01 月 12 日